<td id="uqss0"><rt id="uqss0"></rt></td>
<table id="uqss0"></table>
  • <td id="uqss0"><kbd id="uqss0"></kbd></td>
  • <table id="uqss0"></table>
  • <rt id="uqss0"><kbd id="uqss0"></kbd></rt>
  • <table id="uqss0"></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正確評估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態,是一切治療的前提

    營養不良、惡液質、肌肉減少癥是腫瘤學及營養學常用的名詞,它們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是評估腫瘤患者恢復期營養攝入的狀態。臨床研究顯示,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的發生率較住院患者普遍高30%-40%。嚴重營養攝入不足的問題,會造成胃腸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等諸多不良后果,甚至導致死亡。所以,在腫瘤患者康復期,及時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并積極進行調整,對腫瘤患者的康復和治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那通常惡性腫瘤患者需要怎樣評估自己的營養狀況?

    一、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指營養物質攝入不足、過量或比例異常,與機體的營養需求不協調,從而對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組成、功能及臨床結局造成不良影響的綜合征,包括營養不足和營養過量兩個方面,涉及攝入失衡、利用障礙、消耗增加三個環節。美國最新專家共識認為營養不良是一種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營養狀態,包括不同程度的營養過量或營養不足,伴或不伴炎癥活動,導致機體組成的改變和功能的降低。

    心臟病學咨詢人

    腫瘤營養不良特指營養不足,其發病情況具有如下特征:惡性腫瘤高于良性疾病,實體瘤高于血液腫瘤,消化道腫瘤高于非消化道腫瘤,上消化道腫瘤高于下消化道腫瘤,老人高于非老人。

    根據營養素缺乏情況,將營養不足分為三型:

    ①能量缺乏型:以能量攝入不足為主,表現為皮下脂肪、骨骼肌顯著消耗和內臟器官萎縮,稱為消瘦型營養不足,又稱Marasmus綜合征。

    ②蛋白質缺乏型:蛋白質嚴重缺乏而能量攝入基本滿足者稱為水腫型營養不足,又稱為Kwashiorkor綜合征、惡性(蛋白質)營養不良;劣質奶粉(蛋白質不足)造成的大頭嬰是一種典型的Kwashiorkor癥。

    ③混合型:能量與蛋白質都缺乏者稱為混合型營養不良,又稱為Marasmic Kwashiorkor綜合征,即通常所稱的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rotein-ener-gy inahuitiition.PEM),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臨床上常以體重及BMI來診斷營養不良,具體如下:

    ①理想體重診斷法:實際體重為理想體重的90%-109%為適宜,80%-89%為輕度營養不良,70%-79%為中度營養不良,60%-69%為重度營養不良。

    ②BMI診斷法:不同種族、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BMI診斷標準不盡一致,中國標準如下:BMI&lt;18.5kg/m2為低體重(營養不良),18.5-23.9kg/m2為正常,24-27.9kg/m2為超重,&gt;28kg/m2為肥胖。

    二、液質

    惡液質是以骨骼肌量持續下降為特征的多因素綜合征,伴隨或不伴隨脂肪組織減少,不能被常規的營養治療逆轉,最終導致進行性功能障礙。其病理生理特征為攝食減少,代謝異常等因素綜合作用引起的蛋白質及能量負平衡。惡液質是營養不良的特殊形式,經常發生于進展期腫瘤患者。

    按病因,惡液質可以分為兩類:

    ①原發性惡液質:直接由腫瘤本身引起;

    ②繼發性惡液質:由營養不良或基礎疾病導致。

    按照病程,惡液質分為三期,即惡液質前期、惡液質期、惡液質難治期。

    腫瘤惡液質診斷標準為:

    ①無節食條件下,6個月內體重丟失&gt;5%,或②20kg/m2&lt;BMI &lt; 18.5kg/m2(中國人)和任何程度的體重丟失&gt;2%,或③四肢骨骼肌指數符合肌肉減少癥標準(男性v&lt;7.26,女性&lt;5.45)和任何程度的體重丟失&gt;2%。

    三、肌肉減少癥

    2010年歐洲老人肌肉減少癥工作組將肌肉減少癥定義為:進行性、廣泛性的骨骼肌質量及力量下降,以及由此導致的身體殘疾、生活質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的綜合征。根據發病原因,肌肉減少癥可以分為原發性肌肉減少癥及繼發性肌肉減少癥,前者特指年齡相關性肌肉減少癥(老化肌肉減少),后者包括活動、疾病(如腫瘤)及營養相關性肌肉減少癥。原發性肌肉減少癥并不必然合并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患者也不一定存在肌肉減少。以下是肌肉減少癥的具體標準。

    以下三條標準符合第1條及第2、3條中任意一條即可診斷為肌肉減少癥:

    1. 骨骼肌質量減少,①與同年齢、同性別、同種族的正常人相比肌肉量下降2SD;②四肢皆略肌指數,男性&lt;7.26,女性&lt;5.45;

    2. 骨骼肌力量下降,非利手握力&lt;40kg(男性),&lt;30kg(女性);

    3. 身體活動能力下降,步速&lt; 0.8m/s。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td id="uqss0"><rt id="uqss0"></rt></td>
    <table id="uqss0"></table>
  • <td id="uqss0"><kbd id="uqss0"></kbd></td>
  • <table id="uqss0"></table>
  • <rt id="uqss0"><kbd id="uqss0"></kbd></rt>
  • <table id="uqss0"></table>
  • 欧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