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uqss0"><rt id="uqss0"></rt></td>
<table id="uqss0"></table>
  • <td id="uqss0"><kbd id="uqss0"></kbd></td>
  • <table id="uqss0"></table>
  • <rt id="uqss0"><kbd id="uqss0"></kbd></rt>
  • <table id="uqss0"></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穿刺活檢很可能造成腫瘤擴散?錯!你可能恰好錯過癌癥治療最佳機會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癌癥患者做各種穿刺活檢,不管是經皮穿刺,還是經支氣管鏡、胃腸鏡活檢,到底會不會人為造成腫瘤的種植轉移,風險有多高,有什么辦法可以預防,萬一發生了,有什么辦法可以處理?

    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穿刺活檢,主要是如下幾大類:

    • 一類是B超或者CT引導下的經皮穿刺,比如穿肺部、肝部腫塊,穿淺表腫塊或者淋巴結;
    • 第二類是通過各種內鏡技術,對空腔臟器內表面的腫瘤進行活檢,比如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下活檢;
    • 第三類是經支氣管鏡、胃鏡、腸鏡的引導,穿透支氣管壁、胃壁、腸壁,進行臨近的腫塊或者淋巴結的穿刺等。

    一般而言,第一類和第二類穿刺活檢的風險和難度小于第三類,其造成腫瘤種植的概率也小于第三類。

    近日,日本胰腺疾病臨床研究小組公布了一項大型隊列研究的數據,探討經胃鏡引導穿刺針穿透胃壁或者十二指腸壁對胰腺腫塊進行穿刺的安全性研究。

    大家都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其中一個原因是發現的時候絕大多數患者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這類病人為了確診以及更準確的病理分型(胰腺癌還分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等好多種,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腺癌,喬布斯就不是)只能進行高難度的胃鏡引導下細針穿透胃壁或者十二指腸壁、然后再穿入胰腺腫塊進行活檢。

    這個操作一聽就難度比較大,而且給人感覺有一定概率能造成種植轉移——畢竟細針一路從嘴巴到達胃/十二指腸,然而還要扎破過去,扎到胰腺腫塊里面去,然后一步步退出來,把腫瘤組織取出來。那么,這么一個復雜的操作,到底會有多大概率造成針道種植呢?

    擁有4000多名會員的日本胰腺疾病研究協會,一共匯總了從2010年4月到2018年3月八年時間里一共12109名接受胃鏡引導下胰腺腫塊穿刺的患者資料,結果顯示:

    一萬兩千多名患者接受穿刺活檢,發生針道種植轉移的概率是0.330%(千分之三),其中術后病理證實是腺癌的患者,發生針道種植轉移的風險明顯更高,達到了0.409%(千分之四),而最終確診其他惡性程度更低的癌癥患者的針道種植概率明顯更低,只有0.071%(萬分之七)

    此外,細針穿透胃壁進行胰腺腫塊穿刺的患者,針道轉移的概率更高,達到了0.857%(近千分之九);而4736名接受了胃鏡引導下穿透十二指腸壁進行穿刺活檢的患者,無1人出現針道轉移,概率是0%。

    因此,假如可以選擇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胃鏡引導下穿刺十二指腸壁的穿刺活檢技術,能大幅度降低針道轉移的概率。

    更進一步分析那些確診為胰腺癌且出現針道轉移的患者,從穿刺活檢到出現針道種植轉移的中位時間為19.3個月,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后續在實施手術治療過程中一起切除了在胃壁上的針道轉移灶。下圖展示了一個手術切下來的胃壁上的腺癌針道種植轉移病灶:

    總體發生率只有千分之幾,且一部分患者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種植轉移灶,從而基本不影響生存期,也就是說即使是經胃鏡引導下穿透胃壁去做胰腺腫塊的穿刺活檢總體而言還是安全可靠的——世界上沒有100%安全的事,出門還有一定概率發生車禍呢;千分之幾的概率,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是治療癌癥所要冒的風險。

    另一方面,如果是B超或者CT引導下進行經皮穿肺或者肝臟,相關的針道種植風險同樣是非常低的。2008年發表于胃腸病學領域最高雜志《Gut》上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1340名確診為肝癌的患者,接受經皮肝臟腫塊穿刺活檢,導致針道種植轉移的概率每年的累積風險大約是千分之9;而且可以通過同時性的介入栓塞或者射頻消融治療,大幅度降低。

    穿刺活檢,是獲得可靠的病理診斷,同時獲得足夠的組織標本進行基因檢測等分子分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幾十年的相關研究均顯示,穿刺活檢導致針道種植轉移的概率低于百分之一,不必成為大家恐慌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Needle tract seeding after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tissue acquisition of pancreatic tumors: A nationwide survey in Japan. Dig Endosc. 2022 May 3. doi: 10.1111/den.14346

    [2]. Needle track seeding following biopsy of liver les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ut. 2008 Nov;57(11):1592-6. doi: 10.1136/gut.2008.

    [3]. Risk of pleural recurrence after computed tomographic-guided 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 in stage I lung cancer patients. Ann Thorac Surg. 2011 Apr;91(4):1066-7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td id="uqss0"><rt id="uqss0"></rt></td>
    <table id="uqss0"></table>
  • <td id="uqss0"><kbd id="uqss0"></kbd></td>
  • <table id="uqss0"></table>
  • <rt id="uqss0"><kbd id="uqss0"></kbd></rt>
  • <table id="uqss0"></table>
  • 欧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