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惡性腫瘤切除后不復發,不轉移,那大家也不會談癌色變,每年死亡的人數會大大減少。惡性腫瘤不同于其他疾病的地方就是會轉移,這個特性使得許多癌癥患者最終發展到晚期并喪失生命。
癌細胞的轉移一般都會轉移到特定的目的地,而不會影響到其他的器官,也被稱為“器官親和性”。比如乳腺癌會容易轉移到所屬的淋巴結或肺和肝,前列腺癌會轉移到骨、脊柱等;胃癌會轉移到所屬淋巴結,對胃壁造成侵犯,肺癌細胞還會轉移到腦部。
腫瘤復發轉移的情況,在臨床中非常常見,有5種癌癥發生復發轉移的幾率要大一些。
首先是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是肺部癌癥中生長速度最快、惡性程度較高的,而且特別容易發生轉移,很多患者在早期發現就容易發生轉移。
第二是三陰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的最大特點就是特別容易通過血液或淋巴轉移到身體的其他組織,所以復發和轉移的幾率非常大,被稱為“最難治的乳腺癌”。
第三是惡性淋巴瘤。淋巴瘤非常復雜,而且因為淋巴細胞遍布全身,所以完全治療的難度很大,發生轉移和復發的幾率就非常大。
第四是胰腺癌。胰腺癌癥也是非常兇險的,它很難早期診斷,很多患者診斷出胰腺癌基本上就是到了晚期,即便做了手術,沒有較好的后續治療,患者生存期會很差。
第五種是分期較晚的胃腸腫瘤。胃腸腫瘤較早期時,患者沒有明顯癥狀,極易疏漏或誤診,但是這種癌癥的惡性程度又很高,所以很多患者在首診時就已經伴有轉移。
?那么,癌細胞一旦轉移,愛往身體的哪些部位轉呢?癌癥骨轉移的發生率較高。一旦發生骨轉移,隨著病情的慢慢發展,通常不會悄無聲息的,會有一些癥狀一個接著一個趕來。
首先是疼痛,癌細胞在人體骨骼形成新的轉移灶,在早期會使患者產生四肢乏力等不適癥狀,從輕微疼痛發展成持續性疼痛,甚至按壓或碰撞都會加重痛感,尤其在晚上疼痛更為明顯,也因此影響患者正常的睡眠。骨轉移若發生在脊柱,會使頸椎活動受限并出現胸痛、胳膊痛等癥狀,骨轉移若發生在腰椎或骶椎,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甚至腿痛。
同時,會有壓迫的癥狀。脊柱骨轉移會損傷神經并出現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馬尾的癥狀,表現為感覺減退、根性神經痛、大小便失常,甚至有麻痹、癱瘓等問題。癌癥骨轉移還會容易引起貧血、乏力、食欲下降、營養不良等全身癥狀,由于癌細胞不斷地破壞人體骨骼,極易引發高血鈣。后期患者因全身虛弱需長期臥床也會出現肺不張、血栓、壓瘡等癥狀。
?癌癥淋巴結轉移也是很常見的,患者會表現出淋巴結腫大,但是跟炎癥引起的不一樣。腫瘤引起的淋巴結腫大表現為頸部或者鎖骨上窩出現,堅硬的腫大淋巴結,起初為單方,無疼痛的可被推動,很快會出現多個淋巴結,并侵及到周圍的其他組織,此時有局部或者放射性的疼痛,晚期狀況可能會發生壞死,以致潰瘍,感染,甚至出血。
還有就是肝轉移。癌細胞轉移到肝臟時,也不是悄無聲息的,有一些癥狀也要引起注意。在肝臟癌變時,很多人黃疸現象明顯,這是肝臟惡性腫瘤發展過程中發出的信號。
由于癌細胞肆虐,導致肝臟細胞受損,此時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增多,受到影響之后黃疸現象明顯。而黃疸表現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身上的皮膚明顯發黃、排出的尿液如茶色、眼睛鞏膜發黃,這些可能都是肝臟癌變常見的信號。同時,還容易出現腹瀉、肝區疼痛以及明顯的體重下降的情況。
有一些癌癥會發生肺轉移。肺有幫助心臟行血的作用,而癌細胞又會隨著氣血的運行至肺臟,血供豐富,更容易“吸引”癌細胞停留。出現肺轉移后,患者常有胸悶、胸背疼痛、呼吸困難、乏力、喘息、刺激性咳嗽、血痰等癥狀。
中醫學對腫瘤的發生、轉移有著深刻的認識。中醫學認為正氣旺盛,氣血充盈,人體的臟腑功能正常,機體處于平衡狀態,不易患病。患病后如能進行積極治療,使身體恢復平衡,便不易出現復發或轉移。
如果機體正虛,則病生傳變,可促進腫瘤的發展、轉移。另一方面,“余毒未清”是腫瘤轉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腫瘤經手術、放療化療后,邪氣雖漸消,但仍有癌毒蟄伏體內。
中醫學認為,癌毒具有性質隱緩,毒性猛烈,易于擴散,易耗正氣,易致淤滯等特點,容易沿經脈、絡脈、氣血旁竄他處發生轉移。概括起來講,正氣虧虛及邪氣互結是造成或促進腫瘤轉移的根本因素,因此,相應而言,“扶正固本”與“祛邪解毒”形成了中醫抗腫瘤轉移的重要方法。
對于復發轉移的癌癥患者,介入中醫治療的優勢主要可以體現在:中藥可以有效地扶正固本,提高抵抗力,提高生活質量,壓制癌細胞的復發轉移。此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同時,癌癥患者應該定期檢查,可以了解每個時間段自己的身體狀況。年齡偏大或體質略差的患者,更適合中醫藥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