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餓死癌細胞”的說法一直在流傳,但其實已經有不少研究證實這并不靠譜,往往是自己餓壞了,但癌細胞并沒有被餓死多少,反而正常的生理功能受損,影響治療。
最近有一篇研究再次表明,癌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比較慢,也就是說,癌細胞可以在不消耗太多能量的情況下,繼續生存或增殖。
饑餓療法
我們想象中的癌細胞往往是“瘋長”的異常細胞,分裂和增殖的活性很強,所以我們常常認為癌細胞需要非常多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長和擴張。的確也有一些證據支持這一說法,比如,癌細胞有很多辦法誘導血管長到它們附近,方便它們奪取血液中的養分,這也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的抑制原理。
人們琢磨著,既然癌細胞這么需要營養,那么癌癥患者少吃點,減少癌細胞的營養供應,能否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呢?這就是所謂的“饑餓療法”。
但是,最新發布在國際頂級雜志《自然》的研究表明,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省吃儉用”,想通過饑餓療法來餓死癌細胞大概不靠譜。
“節儉”的癌細胞
我們比較常見的一個誤區是:癌細胞分裂活性很強,因此它們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是癌細胞究竟需要多少能量?相比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更多嗎?還沒有人精確地測量過,一切都停留在假設階段。
這個剛剛發布的研究里,研究者使用一種測量方法,發現腫瘤和正常組織的代謝存在顯著差異。與我們的常識相反:癌細胞是非常節儉的,不需要多少能量就能增殖。在五種不同類型的癌癥中,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在低能量狀態下仍然可以進行增殖。癌細胞不會做任何對人體有益的事情,所需的能量只用來負責自己的增殖就成。
因此, “餓死腫瘤”的策略是值得懷疑的,并不是很好的治療方法,很可能癌細胞沒餓死,自己倒是餓出病了。
為什么癌細胞的能量需求少?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癌癥病灶一開始生長時沒有正常的血管系統來供應營養,那些需要更多營養的細胞都掛掉了,留下的是即使營養不夠也能生長的癌細胞。也就是說,癌細胞被迫“學會”了在營養不良的狀況下進行生存。
另外,如果癌細胞轉移形成了轉移灶,那么轉移灶比原發灶需要更多的能量,跟正常組織是一樣的。可能原因是轉移灶所在的位置一般都營養充足,癌細胞沒必要過“節儉”日子了。
生酮飲食
不過,人們發現,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使用更多的葡萄糖。以前給大家介紹過一些患者病例,通過生酮飲食減少血液循環中的葡萄糖,在一些個例中可以起到控制癌癥的效果。然而,僅是少數特定的患者能通過這種方法獲益,生酮飲食是否能抗癌目前也沒有定論,并且常常還會帶來不良反應。患者不要自己輕易嘗試,應該和醫生以及營養專家多討論。
啟示
如果這篇文章能給您什么啟發,那就是要正常吃飯,該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想著“餓死癌細胞”這回事了。只有保證充分的營養供應,身體足夠健康,才能承受得住各種治療。
另外,如果癌細胞處于營養需求少的狀態,往往很多藥物都不起作用,特別是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為機制的化療。因此,如果使用化療逐漸無效了就不要勉強,盡量嘗試換一些新的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Caroline R. Bartman et al, Slow TCA flux and ATP production in primary solid tumours but not metastases, Nature (202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