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比85%左右。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之一是腦部,肺癌腦轉移患者預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時間僅為1-2個月。EGFR是NSCLC患者最常見的驅動基因,靶向治療是EGFR敏感突變的NSCLC腦轉移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三代EGFR-TKI較一代EGFR-TKI在控制NSCLC患者腦轉移病灶方面均顯示出較好的療效。但如何選擇合適的一線治療藥物?三代EGFR-TKI的臨床實際應用如何?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治療決策的難點。現邀請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朱曉丹教授解讀兩例經典EGFR突變陽性伴腦轉移的晚期NSCLC病例,并邀請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劉春玲教授進行精彩評析,為EGFR-TKI臨床實際應用提供參考。
病例分享
朱曉丹 教授
-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內科二病區
-
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
-
主持并參加了多項省、自治區科研項目
-
主持并參加了多個國際與國內的臨床試驗項目
-
發表了多篇SCI論文
基本信息:女,69歲,因【發現右肺占位兩天】就診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4年,最高血壓200/100mmHg。口服替米沙坦片降壓治療,血壓控制尚可
影像學檢查:CT示右肺上葉腫塊,考慮周圍型肺癌,縱膈淋巴結腫大,考慮轉移;MR平掃示右側頂葉異常強化灶,提示腦轉移瘤,腦內多發腔隙性梗塞灶并腦白質脫髓鞘,左側額骨異常信號,提示骨轉移,副鼻竇炎
臨床診斷:右肺上葉惡性腫瘤(腺癌 T2aN3M1c ⅣB期 EGFR 19del陽性),右鎖骨上、縱隔淋巴結繼發惡性腫瘤,腦繼發惡性腫瘤,骨繼發惡性腫瘤
治療經過:
-
2019年9月20日行一線靶向治療:
用藥方案:甲磺酸伏美替尼 80mg 口服 每日一次
-
隨訪復查,療效PR
-
至今仍在行伏美替尼一線治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安全性評價:在用藥期間出現1級AE,對癥處理后均緩解,無用藥減量或中斷,安全性良好
該患者根據病史及相關輔助檢查診斷為右肺上葉惡性腫瘤(腺癌,T2aN3M1c, ⅣB期,EGFR 19Del陽性),同時伴有腦轉移,2019年9月20日應用伏美替尼80mg qd治療,定期復查影像學見腦轉移病灶完全消失,第24周達最佳療效,總體療效達到PR,患者用藥期間安全性良好。截至發稿,患者目前已獲得49個月無進展生存期,仍在接受一線靶向治療并在密切隨訪之中。
基本信息:女,54歲,因【頭痛、頭暈伴口角流涎10余天】就診
既往史:既往體健。無吸煙史及飲酒史,無家族史。
影像學檢查:CT示右肺腫塊,考慮肺癌,縱膈淋巴結腫大,考慮轉移;MR平掃示右側30.95mm異常強化灶,提示腦轉移瘤
臨床診斷:右肺腺癌(cT2aN2M1c IVB期 EGFR L858R),縱隔淋巴結繼發惡性腫瘤,肺門淋巴結繼發惡性腫瘤,腦繼發惡性腫瘤
治療經過:
-
2021年2月行一線靶向治療
甲磺酸伏美替尼 80mg 口服 每日一次
-
隨訪復查:2021年3月療效達PR
-
2021年9月劑量調整
甲磺酸伏美替尼 160mg 口服 每日一次
-
隨訪復查:2023年3月療效PR
-
2023年10月患者PD,行非TKI二線治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安全性評價:在用藥期間肝功II度損害,保肝治療后續緩解,安全性良好
該患者根據病史及相關輔助檢查診斷為右肺腺癌(cT2aN2M1c,IVB期,EGFR L858R陽性),同時伴有腦轉移,患者存在頭痛、頭暈伴口角流涎的腦轉移癥狀,極度影響生活,于2021年2月接受伏美替尼80mg一線治療,迅速起效,2021年3月8日即實現顱內病灶的顯著縮小,腦轉移癥狀完全緩解。PS 評分由1分降至0分,療效達PR。2021年9月劑量調整為160mg可耐受,至2023年3月13日,PFS獲益已達26個月。患者近期PD,改用非TKI二線治療。
病例點評
劉春玲 教授
-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肺內科二病區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委會常委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免疫專委會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業委員會COE新疆分中心主任
-
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細胞質量控制與研究專委會常委
-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會轉化醫學分委會常務委員
-
新疆衛健委“癌痛規范化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新疆抗癌協會第三屆理事
-
新疆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自治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專家庫成員
-
美國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腦轉移是晚期NSCLC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EGFR突變NSCLC初診時約25%的患者合并腦轉移,診斷3年后晚期NSCLC發生CNS轉移的比例超過45%。NSCLC伴腦轉移患者預后差,自然生存僅為1個月-2個月。肺癌腦轉移威脅患者生命的同時也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顱內壓增高帶來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此外,還可出現復視、黑朦、視力減退、頭暈、淡漠、意識障礙、二便失禁、脈搏徐緩和血壓增高等。對于此類患者應盡早啟用起效快、療效好的治療方案,以期盡快控制病情、緩解癥狀、減輕痛苦。
伏美替尼創新性地引入了三氟乙氧基吡啶結構,這種結構修飾賦予其獨特的藥理和生理活性,包括獨特的“雙活性、雙入腦、高選擇和代謝佳”特性,使得伏美替尼對腦轉移患者的選擇性更強,同時也保障了安全性。
兩例患者均伴有腦轉移,未行放療即實現腦轉移病灶顯著縮小甚至完全消失。這提示我們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很難耐受放療,顱內轉移病灶數量過多等),可以考慮優先使用伏美替尼治療。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病例二患者使用了雙倍標準劑量,在快速控制癥狀的基礎上使患者獲得最大化療效。也為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和劑量調整帶來選擇的余地。究其原因,在伏美替尼I期劑量爬坡研究中,從20mg到240mg劑量,均未觀察到劑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劑量(MTD),使得伏美替尼具有較寬的安全劑量窗口。
本次病例分享讓我們體會到對于EGFR突變陽性伴腦轉移的晚期NSCLC,靶向治療能使患者得到長PFS獲益并迅速控制腦轉移,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安全耐受性良好。期待未來伏美替尼能夠獲得更好的臨床數據,為我國EGFR突變陽性伴腦轉移的晚期NSCLC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臨床借鑒,為患者帶來迅速控制腦轉移和長期生存的希望。
病例思考
本次病例分享凸顯出伏美替尼一線治療中遠超FURLONG研究的PFS,對腦轉移NSCLC患者療效確切,更有望為腦轉移患者創造出治愈的可能!此外,兩例患者分別為EGFR敏感突變的19號外顯子缺失和L858R,精準治療時代下,伏美替尼帶來同樣的生存獲益。伏美替尼加量后并沒有加重副作用,建議未來的研究進一步探索伏美替尼更優劑量、聯合治療以及在非中國患者人群中和在其他罕見突變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為NSCLC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及新的治療希望。
撰寫:Coco
審校:Felicia
排版:Babel
執行:Faline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