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乳腺癌互助圈
說起維生素D,很多人想到的大概還是單純的“補鈣”,這種落后的觀念該釘死進棺材板里了。
的確,維生素D的作用最早是在嚴重缺鈣的佝僂病患者身上發現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卻表明,除骨骼外,維生素D還可作用于體內多種細胞以及大多數器官,與癌癥、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炎性反應等密切相關。
盡管人們對維生素D的重要性認識不斷加深,但現如今維生素D缺乏已成為全世界不得不面對的公共健康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由于室外活動和陽光照射減少等原因,根據流行病學數據,全球人群維生素D不足的發生率為30%~50%,全球近10億人處于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狀態。
對癌癥患者來說,維生素D缺乏的威脅尤為明顯。
- 一方面,癌癥患者由于出行不便且對食物有所禁忌等原因,維生素D來源更少;
- 另一方面,不斷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對維生素D的需求可能是增加的,補充維生素D不但可能預防癌癥,甚至可以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率。
今年6月份,國際知名期刊《Cancer》雜志更是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可能有助于預防免疫治療產生的嚴重不良反應,維生素D在癌癥患者中再得一分。
維生素D對不同組織均有作用
維生素D是一種源自膽固醇的類固醇激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分為五種,其中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是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
皮膚中維生素D的合成是維生素D的最重要來源,并且取決于紫外線照射的強度。經紫外線照射后,7-脫氫膽固醇產生維生素D3前體,再進一步轉化為維生素D3,維生素D3也是維生素D的天然形式。
除紫外線照射外,維生素D也可以飲食中攝取,然而,天然含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包括乳制品和魚油)。
維生素D3本身沒有生物活性,通過血液運輸到肝臟后,維生素D3被羥基化生成25(OH)D3(25羥基維生素D3),最后在腎臟中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1,25-二羥基維生素D),也稱為降鈣三醇。
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代謝
降鈣三醇的受體——維生素D受體(VDR)幾乎存在與所有類型的細胞中,這可能解釋了維生素D對不同組織的多種作用。
維生素D降低癌癥患者死亡風險
維生素D和癌癥的關聯,絕非空穴來風。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維生素D可以調控腫瘤發生的整個過程,從腫瘤的發生到轉移以及細胞與微環境的相互作用。
- 最初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世界上遠離赤道的地區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很高,這些地區又都缺乏紫外線照射,從而表明維生素D缺乏是癌癥的一個風險因素。
- 另一項為期20年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共有3818名澳大利亞人參與,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結直腸癌的風險增高相關,且高維生素D水平與乳腺癌風險降低相關。
- 在哥本哈根市心臟研究的9000多例患者中,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D水平與肺癌呈負相關。
這些早期研究都表明,維生素D缺乏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然而,關于補充維生素D對癌癥的預防作用,結果讓人失望。
- 一項為期4年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表明,在健康絕經后老年婦女中,與安慰劑相比,補充維生素D3和鈣并沒有顯著降低患癌癥的風險。
- 另一項美國為期5.3年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顯示,補充維生素D并不比安慰劑降低侵襲性癌癥事件的發生率。
補充維生素D無法起到預防作用的原因,目前還不甚清楚,可能和維生素D的補充途徑相關。畢竟紫外線照射才是維生素D的最主要生成途徑,口服補充劑到底能不能代替紫外線照射,還需更多研究去探索。
盡管在預防癌癥上遭遇失敗,維生素D和癌癥的故事卻沒有就此終結。
2019年5月,哈佛大學醫學院與公共衛生學院的Edward Giovannucci教授在《Annals of Oncology》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綜合10個臨床研究,涉及近萬名患者的薈萃分析,結果表明,維生素D補充劑確實沒有降低癌癥的總發生率,但卻顯著降低了癌癥總死亡率。
Edward Giovannucci教授在《Annals of Oncology》雜志發布的薈萃分析
Edward Giovannucci教授發現,大量補充維生素D的患者一般25(OH)D3在血液水平可達到54~135nmol/L,而一般人群血維生素D水平只有25~125nmol/L。
這種血維生素D的差異,最終給癌癥患者帶來了生存獲益,總風險比(RR)降至0.88(0.79~0.96),死亡風險降低了12%。
這項研究是給維生素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總的來說,盡管不能預防癌癥,但已經患上癌癥的腫瘤患者及時、充分補充維生素D還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減少死亡率,延長生存期。
維生素D補劑預防免疫治療副作用
回到開頭提到的新研究,維生素D對癌癥患者的益處又增加一條:有助于預防免疫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
Osama Rahma教授在《Cancer》雜志上發布的研究
新研究由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和哈佛醫學院的Osama Rahma教授主導。既往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能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癥性腸病的情況下影響免疫系統。
因此,Rahma教授的研究團隊開展研究,探索了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是否可能降低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的患者結腸炎的風險。
研究納入213例2011~2017年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信息。其中37例(17%)患上了結腸炎。參與研究的66例患者(31%)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前服用了維生素D補充劑。
對混雜因素進行調整后,服用維生素D的患者發生結腸炎的幾率降低了65%。這些發現在另一169例的患者組中得到了驗證,該組中49例(29%)發生了結腸炎。在這一驗證組中,使用維生素D可以降低54%的結腸炎幾率。
誰能想到,一種極為常見的維生素補充劑就能起到預防免疫治療胃腸道毒性的作用。補充維生素D無疑是一種安全、可行且低成本的方法,期待未來有更多研究驗證其在免疫治療中的作用。
補充維生素D,這幾點需注意
說癌癥患者補充維生素D的重要性,那么,具體應該如何補充維生素D呢?主要來源于三方面:日光照射、天然食物、補充添加劑。
1、適當曬太陽
日光照射轉化是人類體內維生素D的最大來源。所以,曬太陽是最方便經濟的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
然而,現在人們在戶外曬太陽的時間很少,出門時也通常穿著防曬衣、涂抹防曬霜,阻礙了人體轉化維生素D的能力。雖然過強的紫外線照射對皮膚有一定的傷害,但是適度的陽光照射對維生素D水平的提高非常有用。
建議每周固定一定時間和次數的日光照射,在陽光強度適宜的時候每次照射5~30分鐘左右即可,避免在劇烈的陽光下暴曬。
圖片來源:攝圖網
2、補充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
- 含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海魚、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等
- 含微量維生素D的食物:瘦肉、堅果、牛奶等
- 幾乎不含維生素D的食物:蔬菜、谷物、水果等
然而,上文中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同時也含有較多的脂肪,過量的脂肪物質容易導致肥胖,因此,在攝入這些食物時要盡量減少次數、用量。
圖片來源:攝圖網
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醫生會采用藥物療法,開出鈣、活性維生素D等藥物,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膳食補充劑。
3、膳食補充劑
補充維生素D要注意適量,過量攝入會在脂肪組織內蓄積并產生毒性,不僅不能幫助延長生存期,嚴重時還會帶來肝臟損壞,甚至增加胰腺癌的風險,適得其反。
可以參考美國醫學會最新推薦的關于膳食補充劑中維生素D的用量,做到既不缺乏又不過量哦。
隨和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已經和我們的祖先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然而,我們的身體卻沒能及時跟上生活環境的變化,這才是現代人諸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癥的根源。
我們的祖先不會想到,他們的后代不再有饑餓感,于是肥胖、高血壓接踵而至;我們的祖先不會想到,他們的后代一整天走不了幾步路,于是失眠、心臟病找上門來。
同樣的,我們的祖先也不會想到,現在的人們已經很少能夠曬到太陽,維生素D的來源前所未有的缺乏。這在癌癥患者當中尤為明顯,不但缺乏室外活動,食物攝入減少,而且腫瘤對維生素D的消耗也可能是增加的。
如何順應自然以及人體的本能,真正過上健康的生活,而不僅僅是委曲求全的生存,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不要等到付出沉重代價的時候,才想起應當如何生活。
圖片來源:攝圖網
#醫師報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想了解癌癥的科普、預防及治療,癌癥心理咨詢等,請搜索我們的三個公眾號:1,女性癌健康;2,植物硒教授;3,癌友群,關注了解。